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-> 工作动态 -> 正文

工作动态

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宣勇来校作报告

发布时间:2014-09-07    作者:管理员    点击量:



    9月6日下午,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宣勇应邀来到我校,为全体中层干部、民主党派负责人作关于地方本科高校内涵发展的专题报告。校党委书记潘璋德主持报告会,校领导龚建立、金则新、冯尚申、张辉、金先龙、陈光亭、赵小明、王正、包国强、胡平法、李大兴,老领导张明龙出席报告会。
    宣勇教授是国内大学治理研究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等领域的权威专家,长期致力于现代大学制度、教育经济与管理等领域的研究,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国家教育科学“十五”规划课题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0余项,在《中国行政管理》、《中国高教研究》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,出版专著与教材5部,曾入选“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”国家级人选、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、浙江省“新世纪151人才工程”第一层次、浙江省首批151人才导师等。
    宣勇教授的报告题为《漫谈地方高校的内涵发展——基于专业与学科建设的视角》。他从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入手,结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,为大家解读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十大趋势:以管办评分离为目标,理顺政府、高校、社会关系;以章程、规程建设为抓手,促进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完善;以“阳光财务”为举措,促进高校财务与审计制度的完善;以规范国际化办学为举措,促进国际化办学新发展;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,促进高考改革进一步深化;以核心素养体系建设为平台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;以审核评估为契机,促进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建设;以学历+技能+素养为模式,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;以改革转型为引领,促进高校特色办学;以依法治校为前提,促进高校校风学风建设。
    宣勇指出,专业与学科建设是大学实现内涵发展的基本路径。专业与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元素,是大学进行教学科研活动的基本组织逻辑,是大学组织的两个基本取向。二者共存于大学,在资源上可以共享和相互支撑。专业是学科进行知识传承、培养人才的阵地,学科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与支撑。必须从专业与学科建设入手,以满足需求为导向,以学生发展为中心,建立起富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,通过有效的知识体系和高效传递知识方法的构建,积极推进教学改革,提高课堂效率,建立和完善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教学模式。
    宣勇强调,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建立新的大学理念和大学制度的过程,同时也是对大学理念和大学制度重新选择的过程,是重新配置教育教学资源的过程,是对社会转型、人才培养规律重新认识和把握的过程。地方高校要结合自身特点,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、办学模式和组织结构,才能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。
    宣勇教授的报告结合大量的案例和数据,深入浅出、生动形象地阐明了地方高校内涵发展的实现路径,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。潘璋德书记表示,宣勇教授的报告既紧扣地方高校专业学科建设和内涵发展的主题,又联系了我校的具体实际,对于地方高校通过结构调整、制度调适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,对于大家进一步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地方高校内涵发展,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各二级学院、职能部门要把报告内容作为中层干部学习会分组讨论的重要内容,联系我校实际思考、实践,共同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新发展。

上一篇:学校召开2015—2020年专业发展规划研讨会 下一篇:校暑期中层干部大会部署新学期工作